时间:2023-05-18 00:40:13 | 浏览:101
微波炉作为一种十分方便的家用小电器,现在几乎是家家必备,不光是平常热剩饭剩菜,还能尝试开发各种新菜谱。
不过,使用微波炉也要当心,否则一不留神就会“炸厨房”!
1
微波炉是如何工作的?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换成微波,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的水、糖分、脂肪等“极性分子”高速震动,这个过程在我们眼中看到的就是“食物被加热了”。
需要提醒的是,用微波炉加热后食物中的水分会蒸发,所以你会发现,如果包子、馒头之类的要是用高档位加热的久了,就会硬得像石头。
同时,由于微生物细胞液吸收微波的能力优于周围的其它介质,因此在微波电磁场中的细胞会迅速破裂死亡,达到清洁杀菌的目的。
厨房里除了微波炉,还有另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器——烤箱。
很多人觉得它俩长得像,用起来肯定也差不多,看菜谱的时候也混着来,但其实,完全不一样!
烤箱是利用箱内的发热管散发热能来加热和烤制食物,“从外向内”加热,而微波炉是“从内向外”。
因为工作原理不同,所以很多可以放进烤箱加工的食物,在微波炉就不行。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微波炉的使用注意事项。
2
这些食物,
不能在微波炉里加热!
1. 有外壳和薄膜的食物
在食物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蒸汽,带有外壳和薄膜的食物中的蒸汽因为外壳和薄膜的阻挡无处可散,内部压强增高,非常容易导致外壳及薄膜破裂,从而引发爆炸。
鸡蛋作为微波炉错误使用的重灾区,隔三差五就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网友吐槽用微波炉热鸡蛋结果炸了的消息(当然,鸭蛋、鹌鹑蛋……也不行)。
除了鸡蛋,带有肠衣的烤肠、板栗也不适宜在微波炉内加热。
如果一定要尝试,需要在加热前先在外皮上划几道口子,给蒸汽预留出散发的空间,避免爆炸。
2. 水分含量低、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微波加热主要靠水分子的高频振荡来实现。
水分含量低、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在加热时,会由于食物的各部分瞬时获得热量而升温,容易烧焦产生苯并芘、杂环胺和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也存在炸裂的危险(此处可以回想一下加热烤串、五花肉时微波炉里噼里啪啦的声音)。
所以吃剩下的烤串、五花肉、腊肠、牛肉干、小鱼干,以及其他既干燥脂肪又高的食物尽量不要放进微波炉加热。
3. 水
微波炉不能用来烧水,尤其是纯净水。
用烧水壶烧水,水的加热是从下而上的,下方的水达到沸点,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不断向上涌出到水面,就是水的沸腾。
但微波炉是将所有的水同时加热,不产生对流,只是温度升高,即使水温达到了100度也不会沸腾。
超过100度却没有沸腾的水我们称之为“过热水”,它极不稳定,只要有一点扰动,就会引发暴沸,很容易造成烫伤。
容器和水越干净,就越容易形成“过热水”。
另外,黏稠度高的、呈现为凝固状的食品,例如双皮奶、浓粥等,也不适宜在微波炉里长时间加热,否则容易爆炸哦。
4. 干辣椒
一是因为干辣椒太干燥缺少水分,容易在加热过程中起火;
二是干辣椒在加热后散发的辣椒素等化学物质,会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打开加热过干辣椒的微波炉堪比冲着自己喷防狼喷雾。
5. 葡萄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在微波炉内加热葡萄,结果产生火花的视频。其实,不仅仅是切开的葡萄,即便是两颗完整的葡萄放进微波炉加热也会产生电火花。
这种现象简单来说是因为葡萄受到微波辐射能够聚集能量,能量在释放时会在葡萄的接触点形成最强的电磁场,同时在两颗葡萄内相互作用。
这种电磁场能量很强,强到足以把空气电离,产生电火花,也就出现了微波炉加热葡萄会产生火花、甚至爆炸的现象。
不过梨、苹果、香蕉等水果,就不用担心,都可切成小块用微波炉加热后食用。
3
这些容器,
不能在微波炉里使用!
除了食品安全以外,餐具安全也很重要。很多身边常见的餐具也是不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的。
1. 金属容器
一是微波具有反射性,碰到金属会被反射回来,无法穿透金属容器对食物进行加热;
二是微波会与金属容器产生电火花,严重的还会引发火灾。
比较常见的金属容器有:不锈钢碗、保温杯、搪瓷餐具、铁盘、烧烤架等等。
带有锡纸托的蛋挞、牛奶也不能在微波炉内加热。
2. 普通塑料容器
常见的装汽水的塑料瓶、快餐盒的材质一般为PETE(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和PS(聚苯乙烯),这两种塑料制品都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因为高温会使其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使用PP(聚丙烯)制作的餐具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PP制造,但盒盖却以不耐高温的PETE制造,在使用时要仔细区分。
3. 不要用保鲜膜覆盖食物进微波炉
保鲜膜也是塑料,通常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高温时LDPE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析出到食物里,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如果担心油光四溅,可以用微波炉专用罩盖住食物容器,这样不容易直接接触到食物。
微波对一般的陶瓷、耐热玻璃等材质具有穿透作用,可以作为微波烹调的器皿。
但是描金花纹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不可以放入微波炉内使用。
另外在选择微波炉内使用的容器时,应尽量选择广口容器,防止容器因压力过高,从而引发爆炸。
虽然微波炉在使用时有很多禁忌,但它独特的加热方式省电又省时,而且微波炉加热食物时的温度一般不超过120度,远远低于明火和烤箱的温度。能保存食物中更多的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
只要正确使用微波炉,你将得到一个省时省力又健康的烹饪工具。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作者:盖欣
审核:高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
许多人在购买微波炉的时候,总是会看到“变频”的字样,那么这个变频代表了什么,我们有没有必要去买变频的微波炉呢?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加热更为均匀变频微波炉一般是指将50赫兹的生活用电,通过变频技术任意提升至10000—30000赫兹
我们在选购微波炉的时候,往往只会看品牌,具体什么样的更好其实一窍不通,甚至不知道微波炉还有变频一说,今天呢,咱们就一起去看看为什么选变频更好些!一、受热均匀咱们先来说说变频微波炉和普通的微波炉有啥区别吧,最为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自动控温这一说,
都说微波炉加热饭菜不好,为何还有人离不开微波炉?原因很简单大家家里有没有微波炉呢?大家平时使用微波炉的次数多吗?大多数朋友家里都有微波炉,平时使用微波炉的次数也不少,微波炉也成为了很多中国家庭的必备厨电。不过大家对于微波炉的评价并不全是好的
【微波炉危险名单 这些东西不能放在微波炉里加热】经常使用微波炉的各位注意了!你知道吗?除了鸡蛋,微波炉还不能加热酸奶盒、辣椒、水果、午餐袋、铝箔、泡沫塑料盒……不正确的使用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赶紧戳图了解一下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微波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款厨房小家电。可以快速加热食物,也可以加工一些美食,由于其操作简单、便捷,深受很多上班一族的喜爱。你知道挑选微波炉需要注意什么吗?什么样的微波炉性价比最高?1、品牌。国内微波炉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市场
“你怎么又在用微波炉热早餐,都说了长期用微波炉会致癌,怎么说你就是不听。”“哎呀,老婆,微波炉多方便呀,用一下又不会怎样,再说这不是你不在嘛,我也不会用其它的呀。”看到妻子一脸不悦,小陈赶紧解释一通。“专家都说了,微波炉用多了容易得癌症,你
【丁香医生原创】气温日渐升高,厨房里的烹炒煎炸实在让人觉得燥热,不少朋友选择用快捷便利的微波炉烹调。于是就有很多人来问丁香医生:有不适合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吗?微波加热后,营养素会被破坏吗?微波炉加热会产生致癌物吗?微波炉有辐射吗?接下来丁香医
据科普中国报道,微波炉是很多家庭必备的厨房电器,只需要“叮”一下,热腾腾的饭菜就好了。既操作简单,又节约时间。特别是对于白领上班族们,微波炉绝对是干饭小帮手,只需短短两三分钟就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很多超市里的半成品和冷藏速食品,也需要它的加持
#头条创作挑战赛#微波炉、烤箱和蒸烤一体机都是我们家庭经常使用的小家电,相信很多的朋友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它们。你知道微波炉、烤箱和蒸烤一体机哪个更实用吗?想了解这个问题,先看看这些厨房里的小家电都有什么功能:微波炉:微波炉是利用分子热运动的原
拯救不会用微波炉星人。上一次推味君给大家介绍了鲜肉月饼的做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回去试着做一下呢?如果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留言提问!推味君会及时回复的~ —— —— —— 手动分割线—— —— —— 吃过鲜肉月饼的小朋友们都知
第一次拿到工资的小李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来爸妈之前老念叨剩菜第二次加热就不新鲜了,于是,他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反复对比,经过千挑万选终于下单了一台口碑极佳的微波炉。哪知微波炉到货的这一天,小李非但没能如预期那般看到爸妈欣慰的笑脸,反而
1945年12月6日,第一台微波炉问世,并受到专利保护。时至今日,在经过多次改革升级后,微波炉已经走进了万千家庭的厨房,成为了使用率极高的家用厨房电器。每天都在用微波炉,这些关于微波炉的小窍门你都知道吗?一、微波炉用得好,厨房小白也可以变身
微波炉除了可以加热食物,作用多得很,看看下面这些微波炉妙用那个是你的最爱吧?厨房作用1烤肉取一个碗一个盘子,将碗扣在盘子上,然后在碗底上摆好几片肉,每片肉设定好一分钟的时间,盖好一张吸油纸,这样烤好的肉滴出油就不会弄脏微波炉。2烤玉米拿出一
朋友圈近日热传,一男子被鸡蛋炸伤眼睛;专家提醒,除了鸡蛋,葡萄、圣女果等水果,用微波炉加热,也可能产生危险N海都记者 陈燕燕“我一口没吃,那个鸡蛋就炸了,蛋黄飞进我的眼睛里面,还有的飞到我眼皮上。”近日,一则微波炉加热叉烧面后,里面的鸡蛋突
文|整点科普微波炉是常用的日用品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微波炉不仅能够加热食物,还能代替明火进行简单的烹饪,堪称“厨房神器”。然而,网上一篇名为《请立即停止使用电磁炉》的文章中提到:因此,德国人拒绝使用微波炉,韩国人也尽量不使用。有科学